第二三八章利尽则散


    马腾带着一脸怒意回到自己营寨。
    然后,(╯‵□′)╯︵┻━┻
    没办法,他继续作战的意见独木难支,联军终究还是定下了要撤兵。
    因而,不等众人商议各部如何退兵的调度,就独自离席归来。
    一半是真的愤慨难当,另一半是为保存自己实力尽可能的争分夺秒。
    他要在众人确定退兵方案之前,派人让汧县、阳城等已经归附与他的豪强及羌氐部落,尽快收拾细软及裹挟黔首往凉州躲避刀兵。
    已经要无奈吐出这些土地,人口与物资总不能再丢失。
    至于能挽回多少,那就看那些家伙撤兵的调度吧。
    是的,战场之上,两军对垒,任何一方都不能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
    与他们对峙小半年的汉军统帅,是战功赫赫的皇甫嵩与董卓。
    马腾觉得这两个人,不会坐看联军安然撤退,而没有率兵追击。
    首先,是士气。
    兵卒多为目不识丁的匹夫。
    两军对垒之际,无论是哪一方率先退兵,都会引发兵卒们的士气低迷。
    在他们简单的思维里,退兵就等于己方败了。
    其次,是皇甫嵩等人,出于全局考虑也要拖延联军归去西凉的脚步。
    毕竟联军归去晚一天,河首张都尉那边就能多一天时间修缮防御工事,守住抱罕的可能就加大一分。
    至于怎么拖延时间,也很简单。
    他们只需要远远的衔尾在后,就能让联军如鲠在喉,担心以正常的行军速度撤退,会被抓住破绽,一举击溃。
    而以防御的阵型慢慢撤退,行军速度快不起来。
    再次,则是追击是汉军的使命。
    两军对垒小半年了。
    无论哪一方消耗的粮秣,都不是个小数目。
    联军这边至少纵兵劫掠了些物资,但皇甫嵩那边一直龟缩防御着。
    无论是出于给朝廷一个交代的考虑,还是让兵卒们释放数个月的压抑情绪,他都要出兵追击。
    况且衔尾追击,并非是做无用功。
    联军为了行军速度和让兵卒们保留随时厮杀的力气,就不得不丢下一些辎重。
    甚至,还会引发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兵卒,承受不住压力变成逃兵。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