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殿议(第2页)


    腰间抛组绶,缨上拂尘埃。
    屈曲闲池沼,无非手自开。
    青苍好竹树,亦是眼看栽。
    石片抬琴匣,松枝阁酒杯。
    无声终老处,昨日却归来。
    白居易的《罢府归旧居》,他这是劝我致仕啊,”
    李崇矩实则早有致仕的心思。
    两年前,后蜀要联合北汉合攻大宋,赵匡胤得知后大怒,遣两路兵马攻打后蜀。
    其中凤州路王全斌任都部署、王仁赡任监军,他二人攻克成都后纵兵劫掠,闯下大祸,致使蜀地大乱至今。
    王全斌是他举荐之人,而王仁赡又是枢密副使。
    事后,赵匡胤虽未责罚于他,可择人不当,未能严管下属,自然是负有一定的责任。
    夜深了,他年纪大熬不住,伏在案上小憩片刻。
    过了一会,门子敲门提醒,他这才起身用冷水洗面,换好公服,来到府门前上马直奔皇城而去。
    今日是垂拱殿的五日大起居,文武百官分批在殿中问候。
    而后,除重要大臣面奏政事外,其余人等皆鱼贯退出。
    在这长六丈,宽八丈的殿中,稀稀疏疏站了几十人。
    此时赵匡胤正端坐龙椅中央。
    他身穿绛红袍,头戴卷云冠,一脸的威严。
    常年的养尊处优,让他早已没了年轻时雄壮的身体,现在看起来倒有些臃肿肥胖。
    站在一旁的年老内侍,高声宣布今日的议政开始。
    这近百人的大殿,一般按照班位的顺序言。
    排在位的自然是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
    赵光义身着紫色公服,头戴进贤冠,手执笏板,一脸的书生气,才将将而立之年,风华正茂。
    他率先出列:“陛下,入春以来,北方多地滴雨未下,大地开裂,河流干涸。
    此乃赤地千里,旱魁为虐之象。
    臣弟提议,由厢军开垦全国荒地,秋收之时按市价购回,封入国库,以备不时之需。”
    北宋兵制,集全国精兵于禁军,地方余下之残兵称为厢军,厢军主要负责筑城、制作兵器、修路建桥、开垦荒田等,平日里并无训练、作战等任务。
    此言一出,三司副使李纲带头附议。
    三司掌管着大宋的钱谷出纳,各方税收。
    随即,御史王有仁出列道:“陛下,各地厢军杂务繁多,如若都去垦荒,那各府县定会缺兵少员,运转不畅。
    长久下去恐种下祸根。”
    李纲反驳道:“王御史此言差矣,今年北方州县歉收已成定局。
    何不让雨水充裕的州县多开垦一些荒田,以缓解秋季的饥馑。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