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孙山晕倒


    端午节过后,转眼就“夏收、夏种、夏管”
    的“三夏”
    时间,也就是农家最忙的季节。
    早稻收割,晚稻插秧。
    孙山的课业也停止了,郑夫子给学生放10天的农忙假,吩咐学生回家帮忙干农活。
    同时不忘布置课业,要求学生就算农忙,也莫要忘记学业。
    孙山肯定不会忘记,按部就班地完成夫子布置的作业,前学新的知识,温习旧的知识。
    白天在田间帮忙干活。
    黄氏,苏氏和孙伯民一开始不让孙山干,但孙山坚持干,并且搬出郑夫子来说:“阿奶,阿爹,阿娘,夫子要求学生必须干田里活,不能做一个四肢不勤,五谷不分,六畜不认的读书人。”
    孙伯民觉得夫子讲得有道理,往后家里的一切都会教给山子。
    能去府城干活最好,没本事去不了,留在孙家,怎么也要懂得农活,要不然被村里人笑。
    于是答应孙山到田间,只不过不用他割禾,只负责捡谷穗。
    孙山早早跟孙伯民到田间,等他们割完禾后,就拎着篮子在后面捡。
    周围的小孩子也是这样干的。
    孙家虽然分家了,但干活还是一起。
    大姐谷雨负责在家里做饭,其他人全到田里忙活,连德哥儿也要拿起镰刀割禾,孙伯民等汉子负责打谷子。
    这里打谷子完全人工脱粒稻谷。
    用木板制作一个宽1米,长15米左右的长方形木箱子,下面铺放一张大席子,人拿着谷子杆沿着木箱子的边边打。
    一天干下来,双手又酸又痛。
    孙山想到双人位脚踩的打谷机,可惜没材料,没实力做出来。
    这些只能长大后,多读书,懂得更多,才有借口明制作。
    烈日当空,大中午的,一年一天太阳最毒之际,孙山带着草帽,弯腰低头捡稻穗。
    早就汗流浃背,整张小脸被汗水沾满。
    用毛巾抹掉,不一会儿又冒出来。
    如此反反复复,把人累得苦不堪言。
    想起了白居易的《观刈麦》中的“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无论是割麦子还是割禾子,一样辛苦。
    孙山捡了好一会儿麦穗,口渴,想去喝碗凉茶。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