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失传的技法


    于是传统颜料再次回归人们的视野。
    可也正因为重新回归,人们才惊觉,会研磨传统颜料的手艺人几乎绝迹了。
    制作颜料的方法也众说纷纭含糊笼统。
    人们只能一边研究古书,一边复刻摸索,虽然也复刻出不少颜料,但究竟是不是符合古代标准的颜料,已经无考究。
    但不管如何,至少先把它捡起来。
    于是不少热心人开始复兴这一道,这几年也确实有所建树。
    不过即便捡起来,它的市场注定是单一的。
    毕竟传统颜料所需的材料是青金石,孔雀石,蓝铜矿等等,全是值钱的宝石或矿石。
    值钱也就算了,它还非常耗材。
    十斤矿料研磨出不到一百克的颜料,其价格可想而知。
    普通人哪里消费得起?
    传统颜料最大的用户群也就修复古画圈子乃至岩彩狂热画家。
    但他们又能消耗得了多少呢?
    比起庞大的聚乙烯颜料市场,传统颜料的占额只是百分之一。
    像她爷爷这般,纯属个人爱好,偶尔放一点进市场流通还好。
    像唐彩这样大规模运作大规模生产,说实话,肯定亏本。
    唯一收获的估计就只有心中大义了。
    这是传统颜料的现状。
    所以颜颜不能理解。
    既然是没有“前景”
    “盈利”
    甚至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撑不下去的行业,同为艰难立足的寻梦人,抱团取暖互相搀扶不好吗。
    都没壮大就开始敌对,这日子不更加一眼望到头?
    不过,这些注定没有答案了。
    颜颜无奈摇头。
    不知不觉,石臼里的朱砂终于达到了颜颜想要的细腻。
    朱砂自古以来就是百宝之王,可以驱邪,可以入药,可以装饰,还可以入画。
    它的这一抹红,千年不褪色,古人又将之称为宝石色。
    不过研磨朱砂却是一个复杂的工艺。
    先要把矿石粉碎将杂质挑出,然后放入石臼研磨,这一研磨至少要坐三个桩。
    所谓的坐桩,就是研磨的意思。
    一个桩为8小时,期间除了吃饭上厕所就不能下桩了。
    三个桩也就是连续3天每天研磨8小时的意思。
    此时,正是颜颜最后一个桩。
    当朱砂细腻到完全过筛,就可以进行下一步水飞提纯。
    矿石颜料有重量且不溶于水,遇到水以后矿物会自行分层,将之分开就是提纯。
    朱砂遇水以后,浮在最上层的是橘红色,越往下颜色越深。
    橘红色的这一层又称朱膘,是最为稀少的,也是篆刻玩家最爱用的印泥材料选。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