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这三年来,他几乎将所有的心血都倾注在了闵州的建设上。
    改良农具、推广套种和堆肥技术、开荒种田、以工代赈……每一步都充满了艰辛与挑战。
    然而,正是这些努力,让闵州从一片颓败中焕发出新的生机。
    “大人,今年的收成比去年又多了三成!”
    阿福兴奋地跑来报告,“乡民们都说,多亏了您的套种和堆肥技术,土地比以前肥沃多了。”
    苏煦微微一笑,心中却并未放松。
    他知道,闵州的繁荣不仅仅依赖于农业,还需要商业的支撑。
    三年来,他利用家中经商的背景,打通了闵州与外界的商路,将本地的特产销往各地。
    茶叶、丝绸、竹编……这些特产不仅为闵州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为乡民们提供了更多的做工机会。
    “阿福,你去安排一下,今年的特产要尽快运出去。”
    苏煦吩咐道,“尤其是茶叶,今年的质量特别好,一定能卖个好价钱。”
    阿福点头应下,匆匆离去。
    苏煦则转身走下城墙,准备去视察新修建的水利工程。
    这三年来,他不仅推广了农业技术,还大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水利工程、道路修缮、桥梁建设……每一项工程都离不开乡民们的辛勤劳动。
    而苏煦则通过以工代赈的制度,确保每一个参与建设的乡民都能得到应有的报酬。
    “大人,您看,这条水渠已经修好了。”
    一个工头兴奋地指着新修的水渠说道,“有了这条水渠,咱们的田地再也不用担心干旱了。”
    苏煦点了点头,心中满是欣慰。
    这条水渠是他亲自设计的,不仅能灌溉田地,还能在雨季时排水,防止洪涝灾害。
    乡民们对这条水渠赞不绝口,纷纷称它为“苏公渠”
    。
    然而,苏煦并未因此满足。
    他知道,闵州的繁荣还需要更多的努力。
    接下来的日子里,他计划进一步推广商业,吸引更多的商人来闵州投资。
    同时,他还打算修建更多的学堂,让乡民们的子女能够接受教育,改变他们的命运。
    “大人,您看,这是今年新开的学堂。”
    阿福指着一座新建的房屋说道,“乡民们的孩子们都在这里读书,学得可认真了。”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