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哥德巴赫猜想


    又是一年纽约数学家晚宴。
    今年林燃再怎么推辞,大家也让他不得不到台上来讲两句了。
    毕竟今年1月的哥廷根神迹,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和精力千里迢迢到现场去见证。
    大家无论是去了现场,还是说在电视上收看直播,又或者是从科学出版社购买了录像带,都欣赏过林燃在哥廷根大神威的英姿。
    这回说什么都不让林燃推托了。
    你再怎么说自己要给年轻人机会,自己说了,大家注意力都集中在你身上,那也不行,你今年必须讲,要么开幕,要么压轴。
    哈维·科恩在和林燃沟通的时候那叫一个苦口婆心:“教授,你要是不讲,我答应没用,在场的数学家们可不会答应。
    他们就等着听你的教诲呢。”
    不听不行,先不谈林燃今年在数论上的成果给了做数论的博士们提供了多有效的工具,这是惠及所有数学家的功绩,光是去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林燃提出的四色问题解决思路,已经被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学家给解出来了。
    像林燃这样,又能帮大家造轮子,又能把自己一些解答问题的思路随手送给大家,这样的大佬还有第二位吗?
    换其他数学家,即便有这么大方,给的最多也就是大致的思路,怎么可能像林燃这样,把一整个完整的思路告诉你?
    小气一点的,自己随便一个想法都要敝帚自珍,自己实在是推不下去了,才拿出来交流。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大量对比的案例在前,足以见得林燃的大方。
    至于自身名气也是重要因素。
    哈维·科恩接着说:“你还记得陈吗?就是你在香江的学生。”
    自己的学生,那就肯定不是陈省身。
    林燃点头道:“当然,我把他推荐给你,他很有天赋才对。”
    哈维·科恩笑道:“你说的没错,他确实很有天赋,他围绕哥德巴赫猜想做出了重要成果,这是一个大工作。
    我们纽约城市大学内部判断该结果足以将当前围绕哥德巴赫猜想的工作往前推进一大步。”
    林燃了然,应该是哥德巴赫猜想的“1+2”
    被证明了,算算时间点,这个时候差不多。
    原时空,陈景润的成果也就在1966年表的。
    林燃看过陈景润表的论文,对方在1960年年底来的纽约,算了算差不多五年的博士生涯,中间表了一些数学论文。
    和筛法专精比起来,现在的陈景润显然掌握了更多工具,在解析数论领域是一把好手。
    “不错,所以你的意思是,到时候纽约数学家大会上会让他围绕自己的成果做一个学术报告对吧?”
    林燃问道。
    在纽约数学家大会上做报告对他而言是负担,但对其他数学家来说绝对是一种荣誉。
    从困难程度上来说,比国际数学家大会主会场做报告也差不了多少。
    毕竟纽约数学家大会就一天时间,一天时间最多请三名数学家做报告,国际数学家大会最少持续七天。
    哈维·科恩点头道:“没错,陈的报告会在你后面。
    我的意思是,教授,你也不一定非得要开幕或者压轴。
    如果你想要挑战一下人类极限,在今年的纽约数学家大会现场给我们表演一个现场证明完备的哥德巴赫猜想,那我也可以把你的报告时间放在陈的后面。”
    哈维·科恩眨了眨眼,脸上满是期待。
    林燃苦笑道:“科恩教授,我是人,不是神。
    现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还只有一天时间,这是无论如何都做不到的。”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