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节


    皇帝觉得有必要拿给南书房大臣们商议,内奏事处再转给南书房的大臣们处置。
    南书房的人,拟出旨意的初稿,皇帝若是同意了,就直接颁旨。
    若是皇帝不同意,再退回南书房,继续修改。
    直南书房的官员们,一贯以被皇帝退回多少本节略,作为考核的主要依据。
    (ps:虽然票数没到,老少爷们都尽力在支持,居然顶上了历史类的前四名,太给力了。
    加更了,玉柱是讲人情的,后面还有正常的精彩一更。
    )
    圣眷正隆也
    比如说,本月递进一百本节略,被皇帝退回了二十本,这就肯定不能算是胜任了。
    考核的时候,就要给予很不好的评价,然后奏请皇帝,将该官调离南书房。
    张廷玉原本有点想看玉柱笑话的意思,谁曾想,玉柱亲手处理的奏折,竟无一份节略被退回重拟。
    照例,轮值的南书房大臣,并不会轻易的驳回玉柱拟定的节略。
    道理很简单,清朝的皇帝,集权太厉害了,臣子们递上来的奏折,也实在是太多了。
    撇开无意义的大量请安折,每天至少还有二百到五百本奏折,需要及时的处理。
    另外,皇帝还有大量的密折,需要单独花时间去看。
    别说皇帝了,就连轮值的臣子们,都忙不过来啊!
    所以,玉柱从内奏事处的太监那里签收的奏折,基本上,都归他独自从头到尾的处理完毕。
    。
    当然了,若是写的节略惹恼了皇帝,责任也由他独自承担了。
    差事办得好,南书房大臣们,自然是领导有方的头功。
    若是办砸了,罪过全由玉柱自己承担。
    这就看出了办公室政治的厉害了。
    南书房大臣,忙不过来的想偷懒,又不想承担责任,就故意放纵直南书房的官员们,独自处理奏折。
    这就和,以前的硕导,指导硕士写论文,仅仅只挂个通讯作者的名头,其性质大致相仿。
    说白了,硕导想方设法的抓项目搞钱,都愁精力不够,哪有时间监督学生的实验过程?
    但是,一旦学生的论文抄袭出了问题,又和硕导没啥瓜葛。
    这就属于典型的只享受好处,不承担责任了。
    康熙是什么人?他自然明白其中的猫腻,却始终不发一言。
    因为,奏折实在是太多了,所谓的层层把关,不如责任到人。
    谁拟的节略,谁承担责任,公平合理,童叟无欺也!
    当年,玉柱跟着大靠山,由市里平调为集团公司办公室主任之后,被所有人视为大老板的头号心腹。
    整个集团公司,十几万人,年营收近几千亿。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