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一门乐器就是一种文化(第2页)


    有长有短,有大有小,各式各样的唢呐,简直看的人眼花缭乱。
    “这是小唢呐,音色比较柔和,主要流行于湖广一带。”
    周末一边从箱子中拿起唢呐,一边如数家珍的介绍着。
    “这一只唢呐更小,我们把它叫做海笛,主要流行于江浙一带——”
    木箱子中的唢呐琳琅满目,光是介绍,周末就用了十多分钟。
    一群老外都看傻眼了,一支小小的唢呐,竟然还有这么多讲究。
    不仅分大小,分颜色,甚至还分地区,每个地区流行的唢呐都不一样。
    这已经不仅仅是一门乐器,而是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了。
    “艾美增”
    “华夏的文化底蕴,总是给人带来惊奇。”
    “天呐,以前我竟然以为唢呐都是一样的,真是愚蠢透了。”
    听着一群老外的大呼小叫,苗晴她们也忍不住自豪的笑了。
    这就是华夏的民族乐器。
    “周,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今晚的表演了。”
    “越来越期待今晚的演出了。”
    “我也是,非常期待。”
    这时候,已经到了接待午宴的时候了,交响团的老外们不得不回去了。
    临走之前,他们纷纷都表示了自己对今晚演出的期待。
    ——
    与此同时。
    柏林交响乐团访问浦海民族乐团的新闻,已经在网上传开了,很快就引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这些年,西乐盛行,钢琴、小提琴、塞克萨斯等等西方乐器的受众程度,远远的过了华夏的民乐。
    在大部分人眼中,交响乐的地位和华夏民乐之间,根本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而柏林交响乐团又是世界排名前十的交响乐团,可这次竟然主动来访问浦海民族乐团,很多西乐的支持者有点惊掉下巴。
    “真搞不懂,席格怎么会带着交响乐团来访问浦海民族乐团。”
    “说不定,这可能只是走个形式而已。”
    “民乐都烂成这样了,还有什么好访问交流的?”
    “浦海民乐乐团的演出我几年前看过一场,不能说能让人睡着,只能说很无聊。”

小技巧:按 Ctrl+D 快速保存当前章节页面至浏览器收藏夹;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回到上一章,按 →键 进入下一章。